維也納熱門音樂朝聖地Top 5
66.750000 2021-03-02
城市與建築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特色,建築也是其中的一種。由於歷史、經濟、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德國城市中的建築也各有差異。如德累斯頓,是由王室打造的巴羅克之城;在盧貝克,富饒的商人們建造了大量的磚砌哥特式建築;而在梅爾斯堡,人民在古香古色的桁架建築中安居樂業。
接下來,小編先為大家介紹德國這七種風格的特色建築,滿滿的靈感送給你。
↓
羅馬式建築
1
施派爾大教堂
Dom zu Speyer
施派爾大教堂雖然早已不是歐洲最大的教堂,但它仍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羅馬教堂。這座三翼拱頂的雄偉大教堂將完美的設計展現在世人面前,此設計後來對 11、12 世紀羅馬式建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錯落有致的建築主體按比例承擔起所有重量,四個塔樓對稱佈局,是其他許多重要教堂建築的典范。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地下墓室是一處凝聚了時代精神之精髓的名勝古跡,是歐洲最大的羅馬式柱廊。
2
沃爾姆斯大教堂
Dom Worms
沃爾姆斯大教堂在結構和建築裝飾風格方面與施派爾大教堂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在於沃爾姆斯教堂在中堂的西端有聖績堂。沃爾姆斯教堂裝飾極少,形象雄渾有力,是德國羅馬風格建築中最為徹底的作品。
作為德國最重要的羅馬式教堂之一,大教堂本身就名氣十足,不過讓其真正享譽全德的是教堂內藏有13世紀德國史詩《尼伯龍根之歌》的古老石刻,這是德語區最古老的故事,曾長期被譽為「德語聖經」。
哥特式建築
1
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若說德國乃至世界上哥特式建築的代表,科隆大教堂總會名列其中。這座科隆的標誌性建築是德國第二,世界第三高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回看歷史,科隆大教堂這種全新的建築樣式源自於法國,很久之後才被人們正式命名為「哥特式」。當時採用這種建築樣式的巴黎聖母院令當時的人們讚歎不已,科隆人不甘示弱,要建造一座比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更美、更大、更高的教堂,這三個標準也讓科隆大教堂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
2
弗萊堡聖母大教堂
Freiburger Münster Unserer Lieben Frau
在弗萊堡明斯特廣場市場(Münsterplatz Market)的中心,坐落著弗萊堡聖母大教堂。這座大教堂被世界各地藝術史學家稱為哥特式建築藝術的傑作,和意義非凡的文化紀念碑。116 米高的沙岩塔樓做工精湛,設計迷人,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通常也被稱為「基督教界最美的塔樓」(schönster Turm der Christenheit)。
美的不僅是外觀,走進內部,看到的是十字穹棱拱頂與光體架構,看上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種超越塵世的美感。還有教堂正面被譽為「無字聖經」的《聖經》人物雕塑及漂亮的彩繪玻璃。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彩繪玻璃上有些特殊的元素,代表著當初某個行業曾出資建造教堂,比如看到有剪刀元素,那就是代表著當年裁縫商會資助過。
巴羅克式建築
1
拜羅伊特邊疆伯爵歌劇院
Markgräfliches Opernhaus Bayreuth
拜羅伊特邊疆伯爵歌劇院是公認的歐洲最美的巴羅克式歌劇院,1746至1750年,拜羅伊特歌劇院在勃蘭登堡-庫爾姆巴赫(Brandenburg-Kulmbach)邊疆伯爵夫婦弗裡德里希和威廉明妮的主持下修建完成,成為了18世紀巴羅克劇院建築中的扛鼎之作。
這座歌劇院是德國第37處世界文化遺產,時至今日,歌劇院仍然完好地保存著當年的建築設施和藝術風格,是德國乃至歐洲保存最為完整的巴羅克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可以真實感受到嚴肅歌劇這一藝術流派在專制統治時期作為藝術典范被推崇的劇院。
2
茨溫格宮
Zwinger
茨溫格宮是一件舉世聞名的巴羅克式建築藝術作品。建於1709年,是「強者」奧古斯特時代的代表建築。為裝飾這座建築,雕塑家創作了大量無與倫比的作品,使其至今仍是德累斯頓最重要的名勝。其中的陶瓷收藏館是全球藏品最多的陶瓷館之一,兵器珍寶館和森伯畫廊同樣值得一遊。
茨溫格宮最受攝影愛好者青睞的景點是王冠城門(Kronentor),這個城門已成為對外宣傳的標誌,在其左右,妝點著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元素以及義大利巴羅克盛期的標誌性元素。當然也別忘記牆亭旁的仙女浴池(Nymphenbad),它是德國最精美的巴羅克式噴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