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經典的旅遊文案是這麼說的:
「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小編忽然想到,普陀山上就有3條古道,不只是穿高跟鞋走不了,景區的公車也是不走的。

這3條古道就是 妙莊古道、香雲古道、西天古道。古道大部分由石板鋪成,沉澱海天佛國的許多歷史,讓我們來看看吧~
妙莊古道,曾經是朝山的必經要道,長約2裡半,從「入三摩地」石碑起,經白華庵、正趣亭、三聖堂、石牌坊、海印池,通往普濟禪寺。 妙莊古道有一獨特之處,路面皆用方塊細磨石板鋪砌,每隔數塊雕琢一朵蓮花,花姿各異,為普陀山特有。在蓮花石板間一路徐行、「 步步生蓮」,時間也仿佛慢了下來。 在妙莊嚴路的路口,有一對石聯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還有一塊碑刻,上書 「入三摩地」。 這是明朝大書法家 董其昌題的字,據史料記載:當時剛好碰到妙莊嚴路竣工,董其昌主動提出來,我給你們寫點東西吧! 於是揮毫潑墨寫了 「入三摩地」額,三摩地為梵語音譯,意思人腦中「消除一切雜念,歸心如一」的精神境界。 董老先生興致上來,有感而發,又寫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表達了他當時內心的感受,終於通過艱難的渡海歷程,到達理想彼岸,心靈的彼岸,感覺很完美。 當時白華庵的主持就把額與楹聯鐫石後豎立在了妙莊嚴路的路兩旁,此處題石和對聯石刻,結體端正,運筆凝練,歷經近400年滄桑,至今保存完好。若是你下次前去,可一睹其風采。 
妙莊嚴路兩旁古木參天,翠峰環映,許多廟宇錯落其間,

古道兩旁林木森森,一路風景,其中不乏百年古樹,早春時節,古樹生出新枝綠葉,一派欣欣生機,頗有 「古木蔽天雲滿路」之意境。
香雲古道,是從法雨禪寺到佛頂山的一條石板路,全長約1公里,有1087級石階。 這裡古樹參天,幾縷陽光透過樹蔭照進寬闊秀美的古道,緩緩前行,似是身處樹影斑駁的文藝片場景。 沿香雲路登佛頂山,途中有香雲亭、雲扶石、「海天佛國石」、石坊、「佛選名山」等名勝古跡和摩崖石刻,一一到訪打卡,是徒步這條古道的樂趣所在。 古道四周秀峰險石,回首眺望、山海氣觀盡收眼底,大有「身登青雲梯,平碧見海日」的意境。不經意間,可能還會發現開在石階旁的小小野花,一朵一朵,將古道的早春風光悉心描繪。

西山古道由息耒小莊對面的「西天渡口」沿石階直上,途經 心字石、西天門、圓通庵、梅福庵、磐陀石、二龜聽法石,欣賞西天絕妙石景。 心字石是普陀山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題刻于西天門下裸露地面的巨岩上,石中間刻有一個巨大的「心」字。來了石前必做的便是合影留念。 磐陀石被譽為「天下第一石」,左右懸空,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磐石。若是晴天來,在此等候或許還能觀賞到「普陀十二景」中的 磐陀夕照。 西山古道風景幽深,古寺禪院林立,迎著春風,樹林深處的圓通禪林、梅福禪院走過看過,沉下心境,放緩腳步,感受海天佛國的悠悠禪韻和盎然春意。